在河南安阳,有一种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盒子灯,这是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的传统艺术。伴随着气氛浓厚的古风音乐,装饰各异的彩灯从高高的盒子中依次降落,瞬间点燃了观众的热情与惊叹。它的形状别致,寓意深远,不仅展现了家乡文化的精髓,也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传统艺术的魅力。
春节前夕,我因返乡而得知,盒子灯表演正由我家乡河西村的村民们倾情演绎。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初六,他们都会在安阳殷墟考古文旅小镇靓丽登场,给游客和乡亲们带来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。盛大的表演使得我倍感亲切,仿佛再次感受到了故乡的温暖与底蕴。
走进小镇广场,我看到一群人正在为即将到来的演出做准备。其中一位是王平,以退休教师身份参与其中的他,对这门技艺有着极大的热情。必一运动他向我分享着盒子灯的漫长历史与文化背景,让我进一步体会到它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。盒子灯,素来被誉为“花灯之王”,更以“纸包火”的形象深入人心。古典小说《红楼梦》中,就曾有薛宝钗请老太太观赏盒子灯的情节,千百年来,它承载着文化传承的使命。
在河西村,有一句流传已久的话:“到彭城,人人会捏盘子和瓦缸;到河西,家家户户会做烟花盒子和炮仗。”无论是传统的庙会,还是节日庆典,年年相聚的盒子灯表演总能让乡亲们心潮澎湃。正月二十七的庙会上,大家吃过晚饭后,便会围在一起,欣赏焰火和灯彩的璀璨景象。此时,烟花璀璨的场面如同李白描绘的那样,银鞍照白马,飒沓若流星,令人无法自持。
尽管盒子灯的制作技艺一度面临被遗忘的危险,但近年来,在乡镇相关单位的支持下,这一传统艺术的传承得以重续。来自许家沟乡的技艺大师们相聚一堂,把现代的声光电技术与传统的盒子灯相结合,为制作带来了新鲜活力。在设计彩灯形态和风格的过程中,他们把每次表演的盒子灯重新制作,旨在为观众呈现出最为惊艳的效果。
盒子灯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,工匠们使用竹板、丝线、藤条等材料,通过编扎、绘画、剪纸和烟花制作等多种传统手艺,经历搭骨架、扎灯、装裱、手绘、折叠等多道工序,精心制作而成。其中最考验技艺的就是将花灯一层层折叠并放入盒子中,确保灯的完好与美观。更难得是,每次灯光展演,都是一场不可多得的视觉盛宴,仿佛“盲盒”的神秘体验般让人惊喜。
在演出的最后一幕,56朵莲花如雨后春笋般在灯光中绽放,观众无不肃然起敬,感受到浓厚的地方文化魅力。这一点,也让我不禁思考传统艺术如何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,呈现出更为丰富的艺术形式。
相信,只要我们每个河西村人用热爱去激活这门优秀的盒子灯技艺,未来一定会为人们带来更多别致的惊喜与期待。在这个时代,愿传统艺术能在新时代的浪潮里焕发出新的光彩,让我们共同传承和发扬这份独特的文化遗产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